|

教宗三鐘經:因著天主,我們擁有「連一個也不失掉」的希望
在追思已亡瞻禮日,教宗良十四世在三鐘經祈禱活動中表示,耶穌的聲音「從未來而來」,幫助我們「擺脫那會讓我們抗拒生命的無力感」。教宗邀請眾人守護記憶,視之為永恆的許諾:這記憶將「無限的尊嚴」還給「那些似乎在歷史中消失不見的人」。
(梵蒂岡新聞網)「連一個也不失掉」(若六39):這是希望的訊息,它源自於復活宣報,以及堅信天主必不忘記祂鍾愛的任何一個子女的信心。耶穌「從未來」呼喚我們每一個人的名字,幫助我們擺脫「可能會讓我們抗拒生命」的無力感。教宗良十四世11月2日主日在三鐘經祈禱活動中如此表示。當天是追思已亡瞻禮日,教宗祝願「那以寂靜打斷繁忙節奏的掃墓活動,為我們大家會是一份記憶和等待的邀請」。
耶穌的聲音從未來傳來
生離死別的痛苦為天主教徒來說只是暫時的,因為我們對死而復生深信不疑。「我們期待死人的復活,及來世的生命。」教宗重申《尼西亞信經》中的這句話,並指出我們「紀念的是未來」。
「我們沒有被封閉在過去、在思念的淚水裡。我們也沒有受困於當下,如同受困於墳墓裡那樣。耶穌親切的聲音傳到我們這裡,傳到每個人那裡,因為那是唯一來自未來的聲音。」
耶穌「呼喚我們的名字,為我們預備座席,幫助我們擺脫那會讓我們抗拒生命的無力感」。
沒有人會永遠喪亡
在11月煉靈月之初,戰勝死亡的願景「照亮我們每個人的命運」。教宗表示,這正是耶穌所強調的:「派遣我來者的旨意就是:凡祂交給我的,叫我連一個也不失掉,而且在末日還要使他復活。」(若六39)
教宗解釋道:「顯然,天主關心的重點是:沒有人會永遠喪亡,以及每個人都享有一席之地,都會綻放出他獨特的光芒。」
這便是前一天諸聖節所慶祝的奧跡:通過「各種差異的共融」,天主向所有渴望祂生命的兒女恩賜祂的生命。這是「銘刻在每個人心中的願望」,它渴求「認可、關懷和喜樂」。在紀念已亡信友的時候,這奧跡「更加接近」我們。
歸還尊嚴的記憶
教宗強調,對於「何等寶貴又何等脆弱的人性記憶來說」,追思已亡是一大挑戰。假如忘記耶穌的生命、聖死與復活,「每個生命的浩瀚寶藏就會暴露在遺忘的危險下」。相反地,在耶穌清晰的記憶裡,即使是沒人記得的人,以及「似乎在歷史中消失不見的人」,都顯示出他「無限的尊嚴」。
教宗最後總結道,「匠人所棄而不用的石頭,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」(宗四11)。因此,「基督徒總是在每一台感恩祭中惦記亡者,直到今天,基督徒都請求在感恩祭的祈禱中提到他們的摯愛」。「從那宣報中,『連一個也不失掉』的希望冉冉升起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