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 林宜潔

住在外婆家的那些年,腦海中最深刻的畫面是:每晚睡覺關燈後,外婆陪我們姊弟三人在床上唸經祈禱。不記得那幾年外婆有特別管教我們,雖然她是老師,但從不會對我們「諄諄教誨」,論及教育,就是身教。她讓我們從小就幫忙家務,要我們學習照顧自己,不要讓父母操心。外婆把一切的歡喜與憂傷放在天主手中,她的信德是我們全家人安定的力量。

外婆和她的十個外孫子女都有很親密的關係。她溫柔體貼,總會為人著想;她配合度高,沒有太多意見也從不抱怨。與我們同住時,她是慈祥的外婆/奶奶,她關心並照顧我們的作息,她幫忙我們中文及美術方面的功課,逢年過節、過生日,或在學習上有優良的表現,不論外婆在哪裡,她都沒忘記送上祝福與禮物,她總與我們分享她所擁有的一切,在她口中我們每一個都是寶貝。遇上難事,外婆總是耐心聆聽,不會給我們太多的意見,但她會要我們體諒別人的難處,提醒我們要依靠天主。每次結束談話,外婆一定會很懇切地說:「我會為你祈禱,耶穌一定會幫助你。」

小時候常有機會聽外婆談起家鄉的風土人情,讓我從小就非常嚮往中國大陸的好山好水,也可以感受她對家鄉和對父母的思念。外婆說她讀書時就一直渴望聖召,雖然之後奉父母之命走入了婚姻生活,她仍盡力奉獻幫助神職人員的福傳工作。每次提到戰爭的顛沛流離,和年輕時身兼數職的重擔,她總是說:「甚麼苦都比不上十字架上的耶穌。」她也是如此鼓勵身邊的每一個人:「跟隨基督,勇敢地背上自己的十字架。」

外婆對我最大的影響,就是她永遠口出善言,關心眾人的靈魂。將近二十年前,一天我和外婆晚餐後一起散步,她很婉轉地提醒我,即使是和家人聊天,也不傳播是非,不道人長短,最重要的是不要讓人有機會犯口舌的罪。外婆言語和氣,說話從不急躁,她不斷人是非,也從未口出惡言,她用口安慰人,開口都是讚美天主。過去的十五年裡,即使疾病傷及她的大腦,影響她的思考與行為,她依舊謹慎於言,待人有禮,直到離世的那一刻。

醫療無法完全掌握的阿茲海默症,病症及病情的發展因人而異,家屬和病人一樣,常常處於迷惘中,需要日常生活的悉心陪伴,才能隨時掌握她的病情變化和需要。此症常見的人格改變,在外婆得病的初期並不明顯,她的言行舉止依然優雅得體,她對家人們的關懷問候不減。外婆二十年前就常提到她早已準備好面見天主,但仍需要不斷地祈禱,希望自己年老時不會因病拖累子女。可沒想到天主為外婆安排的是另外一條路:漫長地漸漸退化的日子。

回想過去,照顧病人的日日夜夜都充滿挑戰。外婆不喜歡寂寞,搬到美國生活後,她很少有機會獨處,外婆生病後,更是全家人接力,每一分鐘都有人陪著外婆。外婆的子女、媳婦、女婿們,一直以來,都盡心盡力,用行動珍惜和她的相處,外婆生病後,家人對她的疼愛與呵護更是有增無減。「奶奶,你要給我們有機會做補贖」─舅舅每次都以這句話回應外婆對善終的祈禱。

外婆在世的最後幾年愈來愈少和外人有互動。生病的她,即使不停地重複同樣的問題,即使什麼都不記得,她看人看事依然都是好,和她有限的言語和肢體的互動,我可以感受到和過去一樣的溫暖。外婆憑著東拼西湊的記憶努力地和我們溝通,常常讓我們笑個不停,失智後的她是非常可愛的老奶奶。我懷老大時,外婆已經不太認人,眼睛也看不清楚,只記得我的名字。她每次看到我鼓起的肚皮,都會很驚訝地說:「宜潔什麼時候懷孕的?幾個寶貝了?我怎麼都不知道!我一定要特別為你和肚子裡可愛的小寶貝祈禱。」這樣的對話每周至少四、五次,直到老大出生。

看著外婆身體老去和心智功能漸漸地退化,到食衣住行都無法自理時,而唯一不變的是她的「時刻仰望上主」。毫無疑問,認識天主是外婆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,而她在世的生活言行,則是福音生活的見證。有次表弟提到,外婆辛苦地活著是為了能多陪伴我們,現在我倒是深深地覺得,這十多年能和外婆一起面對衰老和疾病,是天主對我們子孫的慈悲與善待,經歷過的悲傷與無助、感動與平安,讓我們謙卑、讓我們划向生命的深處;而外婆一生的德行、優雅的老去,讓我們看到,不論生命在何境界都可以光榮天主。

為外婆的一生歲月,我們感謝讚美主。


發表於二零一六年 九月 第二九四期 – 沈光霞姊妹紀念專刊, 回到本期目錄